致家长:如何在疫情期间或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加深沟通和互动?

06/08/20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杨意谈心”

注:本篇文章与上篇文章《致家长:形势动荡却无能为力,父母如何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不给孩子带来压力?》均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护航计划共同举办的“留学生心理健康经历与案例分享”讲座发言内容整理而来。

有些孩子在疫情期间,一直处于独居的状态。与父母的交流仅限于日常琐事,也缺少和同学朋友们的交流。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在这样社交隔绝的情况下,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崩溃。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来加强父母与孩子在疫情期间的沟通呢?父母又可以通过怎么样的方式去鼓励孩子呢?

图片来源:freepik

对话嘉宾龙音如分享了她的经历:“我在疫情期间一直在家里呆了近四个月。一开始还在享受独处的快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感受到了一些社交的需求。但是,我的父母经常会在微信上转发一些微信推文给我,我平时看到一些有意思的文章也会发到家庭群里。我们还会一起用微信读书阅读。可能平时我们不会聊太多的东西,但是一到每周通话的时间,我们就有一些内容可以去聊去讨论。”

不管是大家一起共度一本书,或是共赏一部电影,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其实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一些常规性的活动是一件非常能够拉近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的一件事其次,除了与孩子分享一些他感兴趣领域的内容,龙音如还提到,与孩子沟通中千万不要给孩子设定沟通的“任务”,比如要求孩子每天必须和你说多少话。沟通应该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孩子正处于不愿沟通的状态,家长不应强求。选择包容孩子,并耐心等待他愿意交流的时候。

01.

觉察担忧产生的原因

图片来源:freepik

回到这个案例的情况上来讨论,父母的担忧是因为看到了孩子目前比较封闭的状态而产生的。作为父母,很多时候往往会根据孩子现下的表现而进一步地担忧: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会不会更糟呢?基于对可能发生的未来的想象,父母会对孩子的现状更加地焦虑和不满,一定想要去改变孩子。有时父母的担忧会变成现实,有时却不一定。作为父母,我们需要首先清晰地认识到,我们的焦虑是来自于孩子的现状,还是来自于我们对未知的想象。有可能是现状已经让我们焦虑了。我们意识到在疫情下,孩子现下的状态可能是一个普遍的“新常态”,可能不只是我家孩子表现出了这样的行为,大家的孩子都这样。但是如果在疫情结束之后,当大家都走出家门时,你的孩子还是维持一个人独处的状态,那么就有一些问题了。我们首先需要觉察,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而担心。

02.

增加有趣有价值的互动时间

其次,我们可以建议孩子,让他去跟朋友沟通交流。但老实讲,这样的影响方式是间接的。除此之外,家长可以做的很多事情是可以对孩子直接施加影响,帮助孩子走出所谓自闭的状态的。那家长可以做的是什么呢?家长应该让我们和孩子互动的时间变得有趣,有价值,有活力。家长可以想一想,和孩子聊些什么,一起看些什么,让孩子觉得有趣。我们作为家长,不要要求孩子去寻找别人而进行人际性的互动。我们应该首先反思,我们自己该如何与孩子进行良好的社会性的、人际性的互动。 

如何与孩子进行有价值的互动呢?

其实谈恋爱的例子放在这里特别合适。我们有过恋爱和婚姻经历的人会知道,在谈恋爱的时候和婚后,我们和伴侣的相处方式是有对比的。可能你会发现,我们在谈恋爱的时候是很会聊天的,每天都有聊不完的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和伴侣的交流可能就相对的少了。一个人说了一句话,就被堵回去了,或者得不到回应。

我觉得我们可以琢磨一下恋爱时和日常生活中交流的差别,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多找找恋爱时候聊天的感觉。如果孩子一说,他最近感觉腰酸背痛地不舒服,父母就说“你这就是熬夜的后果”,话题就终止了,就没有其他可以聊的了。同理,在恋爱中,你肯定是希望两个人可以一直聊下去,一个话题能够持续地聊下去。这个话题结束了,那下一个话题再紧接着继续聊下去。我们需要找到这种在聊天中你来我往的互动的感觉,并让这种感觉来启发我们:我们在和孩子的互动中需要去注意什么?有些什么话应该换个方式说?有些什么话应该先不说?有些什么问题应该多问一下?有些什么问题不应该问?

图片来源:freepik

在亚洲的文化背景下,很多家长会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待孩子。他们往往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但如果设想在恋爱关系中,这样的沟通方式是行不通的。我们需要把双方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去沟通交流。其实和孩子的交往也一样。我们之前提到的家庭活动也是。很少有家长会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互相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之类的。比如孩子喜欢二次元的东西。但很多家长会觉得二次元花里胡哨的肯定不会是好东西。一下子就否定了孩子的爱好。如果说,以恋爱的心态,家长能放下身份的高低去了解对方,孩子也应该反思,不要对父母喜欢的经典年代的东西嗤之以鼻,那么亲子关系会和谐很多(该段落整理自龙音如的发言)。

用恋爱的心态和孩子相处,其实说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在意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式。很多父母和孩子默认彼此的关系已经很熟了,就不需要在意说话的技巧和对方的感受。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和孩子不熟悉了。孩子会经历青春期,会慢慢成长,各方面都会发生改变。他们的很多想法,喜好,可能都已经改变了。所以我们需要接受“我和孩子并不熟悉”这一前提,抱着我想要和他做朋友的心态来和孩子互动。

图片来源:freepik

03.

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有一些家长,在孩子青春期期间会非常焦虑。因为他们看到孩子大部分的时间都把自己一个人锁在房间里,要么就是去写作业,要么就是去打游戏。家长很难与孩子进行沟通,更别提去走进他的内心了。

这样的现象其实十分常见,不必过分焦虑。我不知道家长们在自己年轻的时候,有没有经历过不太待见父母的阶段:不太想让父母来找自己,只想自己一个人呆着的阶段。如果有的话,我们可能可以回忆下,我们自己是怎么样经历那个阶段的。如果没有的话,家长现在可能会有点委屈。会想,我跟我的父母亲很亲近,怎么我的孩子跟我不亲呢?但是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事实上,每个孩子在青春期都要经历一个从分离到独立的过程来和父母拉开距离。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这个现象本身并不是病态的,不需要过分担忧。如果我们经常把孩子病态化了,看着孩子哪哪都是毛病,就会让亲子关系非常的沉重,也会让孩子要躲着我们。因为孩子是不愿意成天被当作病人的。那如果我们对孩子的眼光是包容的,觉得这是挺正常的,或者承认这是普遍的,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那家长们自己也会少一些焦虑和自责。不用总是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没做好。

图片来源:freepik

所以说孩子在青春期,总是把自己关起来,跟家长接触不多,这本身并不是一件特别糟糕的事情。因为他还有其他的时候,可能他有时候会打开门。在吃饭的时候或者在晚上看电视的时候,也可能会和家人说话调侃,有时候也会和父母聊一聊天。所以我们不能把一个现象和其他的事情剥离了来看待,我们要留意,孩子有没有这些其他的和家人交流的部分。如果其他部分的交流在家里完全没有,孩子和父母没有任何瓜葛,那的确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假设孩子并不是完全和父母处于零交流状态,那么父母就可以给孩子空间了。孩子现在关门,那他就是需要自己独处的时间,父母就不用找他。因为他反正也有不关门的时候,会和父母说话的时候。在那些时候,父母需要抓住时机,好好地跟孩子来互动交流。就像刚才我们讲到的,家长要以一种“这人我并不是很熟,但我很想跟他搞好关系”的心态来跟他互动。这是了解孩子,走进他内心的机会。但我们不需要任何时候都去走进孩子的心。孩子的心门有时候是需要关闭的。就像每个国家都会有海关,家家户户都会有个门一样。门有时关有时开,这是没问题的。

04.

长期的鼓励和沟通,用星星眼看孩子

图片来源:freepik

如果存在另一种情况,孩子完全处于孤立的状态,没有任何和家长交往,交流和互动的行为。那么家长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耐心的努力和尝试,来寻去改变。没有一个办法说,如果你这么做,明天孩子就能改变,他明天就能打开门,跟你说话了。所以家长得选择要不要下这个功夫,因为这个付出是需要持续进行的。如果你觉得值的话,欢迎听我往下讲。

孩子把自己给关起来,隐藏起来可能有两种原因:第一,他可能会觉得他要做的或是想做的,不是你想看到的。比如说打游戏,所以他要关起门来打。那如果你也的确不想看到,那他也没有错。他的判断是正确的。第二,他可能对自己的整体感觉不是很好,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要缩起来的人。那可能就不是针对家长了,可能他在学校跟大家接触的时候,也是比较自卑的一种状态。

图片来源:freepik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我们需要练习用“星星眼”去看着孩子。去由衷地赞赏欣赏孩子:“他这个怎么这么好,”“这个好能干,”“这个很特别。” 我们的目光就会像是灌溉植物的水源,照射植物的阳光,滋养植物的养分,倾注在孩子身上。如果我们的目光时时透露着“哎哟,我就忍不住看你,就好爱你,你总是这么好。”这个孩子,哪怕觉得你烦,他感受到的也是带着一丝甜甜的烦。但如果我们看孩子的目光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孩子一定会对自己很失望。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悲伤,被这个世界否定了的悲伤。所以,这时候他(她)是不会跟任何人打开的,因为他会觉得没有什么好打开的。他会觉得:你要看我里面什么,我里面什么都没有,里面就是黑呼呼的,都是垃圾。

如果家长一开始很难做到用星星眼的态度去看孩子,那么至少我们应该用一种比较平缓的态度对待孩子。慢慢一步一步来,从不要否定孩子的行为开始。不要当“游戏”和“关在房间里”的行为一出现,家长就觉得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觉得孩子怎么怎么样。可以不要一下子就有星星眼,但先不要有伤害。

有哪些心理的平台和资源可以推荐给家长和孩子

图片来源:freepik

第一,在美国基本上每个学校都会有心理咨询服务。也是免费的,那么学生是可以提前在网上来预约心理咨询师,预约好了之后,会向你询问什么时候有时间,也会有一个咨询师来问你一些基本的问题,比如最近感觉是什么样,因为什么来预约心理辅导等等的问题。这样会对你的心理状况进行一个初步评估,之后再在预约的时间去学校的心理诊所进行心理咨询。

第二,校外也可以找到独立执业的咨询师。那怎么才能找到合适的咨询师呢?一是可以请学校咨询师推荐。二是在网络上找。我向大家推荐一个靠谱的网站,psychology today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这个网站目前涵盖四个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以美国为例,Psychology Today是公认最常用也最好用的找心理医生的网站。网站最主要的功能是寻找心理医生,但此外,有大量资讯性的文章。从精神健康、家庭生活、人格、个人成长等多领域,提供主题文章。可以按音序排名查找感兴趣的主题,比如不自信,成瘾、社交焦虑、性与爱,等等。我的微信公号里专门有一篇文章《网上找心理医生?这个网站给我们什么启发?》,手把手教你,怎么使用这个网站,最大化你找到匹配的咨询师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