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

孩子“不听话”,反过来叫他“想办法”

今天想来聊聊和孩子相处时的小事儿,上星期我和四岁孩子的两件小事儿。

01

一天早上,我接电话时需要随手记下一些信息,因为懒得走去拿纸,于是就近翻开孩子画册本,在一张空白页上写了起来。写完后,我随手把这页撕下来,放在了画册本的旁边。

过了一会儿,孩子来了,看到了那页纸,他说:“我要”。

我解释:“妈妈在上面写了东西了,这张纸归妈妈了,好吗?”

“不嘛,我要这个。”

“可是你有这么一大本啊。”我指着他的画册本。

“我要这一本,也要这个纸,我要全部的。”看起来他不满我撕了他的画册,破坏了完整性。

“是啊,我应该提前先问问你,那样会更好。对不起。”

他不理会,继续伸出手伸向我写过的纸,而我继续拦着,把纸“保护”起来。有一瞬间,我在想:你这么喜欢这画册本,还不都是我主动想到要买给你的,是我买的,我用一张,你还这么小气。

但是,我不想用这个理由来驳他。因为我送给他,就是他的了,我未经同意拿了,他抗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矛盾的是,我现在确实需要这张纸,不想还给他。

拉锯扯锯,僵持不下,但事不宜迟,需要有个解决办法了,因为拖久了,不是孩子就是大人,至少一方甚至双方,容易爆发出激动的“声音”。

图源:Once Upon a Farm

不知道怎么办的我,搂着他,陈述起了处境。

我一开口,我发现,陈述处境的过程,就是在踏踏实实地与处境中的每个人共情的过程。

“开开不知道妈妈会撕了你的一页,你想要回这一页。可妈妈已经用了,现在妈妈需要这一页,开开给妈妈是帮妈妈的忙。妈妈想要这一页,开开也想要这一页…”

“…这可怎么办呢?你有办法吗?”陈述完处境后,我不禁提出问题来。

没想到,孩子的目光在空中定住了,片刻后,眼中掠过一缕光,紧接着听到他激动的声音:“我有办法!”

我惊喜地问:“真的啊?太好了!有什么办法?!”

“你用前面,我用后面!”

“哇,这个办法太棒了!这样妈妈和开开都可以用这张纸啦!谢谢开开想出的好办法!”我紧紧抱住他,庆祝他的贡献。

在开心和激动中,他开始在背面画画,画好后把纸给了我。

02

过了几天,我带孩子散步,走的路比较长,又赶上正午,太阳很大,回程的时候孩子开始耍赖,赖着不想走路。

开始是,三步一停,一脸呆萌地望着我。

我也耐心地变着花样,提各种建议,试图把走路这件事变得有趣些,但作用都非常短暂。

不多久,情况急转直下:

“我睡着了。”孩子做闭眼状,还假装打起了呼噜。

我伸手去拉他走,他使出“软骨功”,刺溜地,从我手里滑倒地上。

我半蹲半跪,让他坐在我的大腿上,“开开累了是吧?是挺累的。我们走了这么远,而且之前你跑得那么快,跑了那么久,加上我们又没有带水,是挺累的。你坐一会吧,休息一会,我们再走。”

休息了一会后,我又问他:“现在可以走了吗?”

他还是摇头。

我说:“你要是因为累因为渴的话,呆太久了,你会更渴的,还会饿,那时候就更走不动了。”我顺口讲了一串“坚持不放弃”“磨练意志”“能吃苦”的大小道理,也不管他懂不懂,就当我自嗨了。

孩子无动于衷。

不知道怎么办的我,搂着他,陈述起了处境。

“开开不想走了,可是我们必须走,这可怎么办啊?你有办法吗?”

“没有。”

“是啊,我也没有办法。真是好难。”

沉默。

“开开帮忙想想办法吧。”

他沉默,我等待。

我像读书本里的题目一样,一字一顿地,复述了一遍这个难题:“开开不想走了,可是我们必须走,这怎么办呢?”

他突然小声说:“你拖我走。”

图源:Every Generation Ministries

我马上想起之前我的花样之一是“我是火车头他是火车尾”,我当时的心情那叫一个重见希望啊!

“哇塞,这个主意太好了!是这样吗?妈妈在前,开开在后,开开两只手拉住妈妈的衣服?”

“是的。”

“好嘞!”我举手阔步,摇动胳膊如同车轮,开开在后面,一直跟着我的节奏。

因为回程真是很长,我想让它有趣些,“开开,你可以来控制速度哦。你说快,我就变快,你说慢,我就变慢。”

“快点!”走了一段。

“再快点!”走了一段。

“再快点!”走了一段。

“慢点。”走了一段。

“慢点。”走了一段。

更多的时候,是安静的。

暖阳下,我们迈着匀速的步伐,人行道上的每一截石砖可以迈三步走完,时不时他的步子会踩到我鞋后跟,我行军般抬手抬腿,家越来越近了,我为孩子的坚持而激动。没有一句抱怨,没有一刻停下。安静地,齐心协力地,我们走到了家。

我紧紧抱着他,谢谢他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他有点不好意思,但是看得出很开心很自豪。

图源:The Light House School

   尾   声

这两件一前一后发生的小事儿,真是小得不能再小,却让我觉得值得记下来,和你分享。

而且,我并不想像往常那样由事例延展开,谈理论谈道理了。就在这里停下吧。

就停在小事儿的简单之中。

 图源:Understood

编辑:顾韵欣

图片:孙韵贻

排版:孙韵贻

校对: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