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20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杨意谈心”

图片来源:freepik.com
不只是留学生的家长,更是国内外千千万万的学生家长。
养儿育女的生活本来就不易。自一月疫情爆发以来,家家户户的生活更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更多请读《家庭关系处处埋雷如何排?|讲座文字整理》)。
几口人挤在家里,日复一日,容易擦枪走火。
学校改成网课,爹妈当保姆之外还得当老师,十项全能硬着头皮上,除了精疲力竭,还往往吃力不讨好!
尤其有一些家庭里,孩子打游戏,老公看手机,只剩妈妈一个人干着急。
家里几口人之间,一不注意就剑拔弩张,战火硝烟。
但是如果我们筋疲力尽、着急暴躁,我们看身边的人更容易不顺眼:“一个个都不帮我!”。
我们也更容易劲儿一上来做出违背我们的意愿、让我们后悔的举动,比如吼叫和说伤人的话。
对别人失望的同时,我们也更容易会对自己失望,“自己活得好累啊,生活一团糟”……

图片来源:freepik.com
01.
打一“巴掌”要给几颗“甜枣”?
以上这些,在凡夫俗子的你我他的日常生活中,时常在发生。
但是影响家庭关系和孩子成长的重点是,积极和消极互动的比例。
心理学家Gottman和妻子数十年对婚姻的研究显示,有些夫妻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有些夫妻几乎重来没提高过嗓门,而更多的则介于两个极端之间,但重要的是,冲突的次数并不是预测婚姻满足度的指标。预测婚姻满足度的指标是正面与负面互动之间的比例。
夫妻之间正面与负面互动的比例,如果大于等于5:1,那么夫妻关系处于稳定谐和满意的状态;如果小于5:1,关系会“入不敷出”受到破坏;而如果小于1:1,则濒临破裂。
家庭不闹矛盾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尤其容易闹矛盾的夫妻,要想存活下来,最关键的是,要有正面互动来抗衡负面互动。
每一次负面互动,有至少五次正面互动抵消,5:1的正面和负面互动比被称为爱情的黄金比例。

图片来源:avlcouplestherapy.com

图片来源:freepik.com
最后再来看一个比例。
刚才夫妻之间正面与负面达到5:1的比例,能预测夫妻关系的保鲜美满,那么是不是也有一个什么夫妻之间正面与负面比例可以预测孩子的成长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心理学家们发现,夫妻之间负面互动多过正面互动的,孩子有更多的行为问题;父母之间正面与负面互动的比例越高的;孩子展现出的亲社会性行为越多。
最重要的是,父母之间正面与负面互动的比例至少要是2:1,才能抗衡于负面互动带给孩子的伤害。

图片来源:happierhuman.com

图片来源:freepik.com

图片来源:freepik.com
02.
身心俱疲,该如何打“持久战”

图片来源:freepik.com
所以今天我想先把重心引导到自我关怀上。我知道一般家长们都会着急着先去帮助孩子,但是越是如此,越有必要先停一停、静一静。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我们关爱自己之前,先不要急着去帮助别人。

图片来源:freepik.com

图片来源:freepik.com
3. 动用我们的身体。
比如,可以把我们的双手放在心口上,感受到双手的温度,双手的温度在温暖着心口。再比如,用双臂环抱住自己,或者摸摸自己的膝盖。
不管什么样的方式,只要是你希望的、抚慰自己的动作。
那我来举例,现在我想把我的双手交叉盖住我的双肩,往下压,然后呢,我想站起来,站起来之后,我伸展双臂伸懒腰一样,然后,把双臂甩下来,垂着。
这时,静静地问自己:如果有一个声音,对我充满了慈爱,此时此刻ta会对我说什么?疲惫的我(想哭的我……)现在需要什么?
我心中的声音是“你可以休息……”
也许,你心中升起的声音是:“原谅自己吧。”“其实你很努力了。”“你没有你想的那么差!”“你累了……”“你是安全的。”“你很不容易,你很坚强”……也许,你会落泪。那就静静地落泪吧……

图片来源:freepik.com
在做第一个练习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的颈后部会有压力,当进行到第二个步骤,能感觉到那个压力变小了,感觉很奇妙。觉知自己的身体,然后承认它,就能化解大部分的问题。
第三步:当我把双手叠加在胸口上时,我感受到了手心的温度,感受到了爱的温度,好像小时候妈妈搂抱着我的臂弯,是那样温暖且有安全感,这种感觉仿佛久违了一样,让我感动到流泪,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迷失了自己,忘了自己,都在为别人活着,却从未想过自己想要怎样活!

图片来源:freepik.com
跟着杨老师的提示,自我觉察时,我对自己说我已经很棒了,从三线城市来到北京,为孩子提供了最好的教育资源,孩子已经很优秀了,我要对自己和孩子再温和些再耐心些。曾经花了很长时间来练习不攻击自己,不批判自己,从而慢慢接纳自己。
杨老师的分享,给我的启发很多。让我感觉到,许多好的亲子关系需要有一个心气平和的母亲来维系,所以,家长们首先要把重心放自已身上,看看自已是不是处于焦虑,压力,暴躁的状态。如果是,家长要调整自已的状态,再去与孩子沟通。

图片来源:freepik.com
先关注自己的精神状态,有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更健康的与孩子互动。这点深有体会。因为如果自己的压力过大,会不自然地反应到对待孩子的态度上面,然后孩子的一点小缺点都会被无限放大,变成点燃此刻情绪的爆炸点,炸毁了孩子和我自己。这点是我要控制的最重要的点。
杨老师今天的分享,旨在让我们做家长(母亲)的,把视角从孩子身上移到自己身上,试着以旁观者的身份来探查自己内心感受。借此机会重新检视自己,从外在身体的痛点(腰)到内心的挣扎(对待娃未来的焦躁,忧虑);对待朋友我可以“老好人”,对待家人我可以“刚柔并济”,唯独对自己却并没有认真爱惜过,从没有疼一疼,抱一抱自己,包括不珍视自己的身体,近来的晚上睡觉时间一拖再拖,总到12点。今日感悟:我是普通人,我也有不足,每个月我也有高峰和低谷,我也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感受到危机。我想以后我要给自己更多的独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静心、放松。我要多听一听孩子眼中的自己,他是怎么看待我的,我想做到了这些后,我整个人是舒畅的,那么我们的亲子关系也会更加舒畅。

图片来源:freepik.com
对于自我关爱确实容易忽视,我就属于对别人宽容对自己苛刻类型,通过杨老师分享的方法,用同样宽容的态度对待自己,感觉会放松和平和很多,以后要常练习使用。
刚才的练习,如同打针,是急性的处理,而我们日积月累的疲惫还得慢性的调理啊。
有机会在以后的文章中再一一展开。
重点是,看到和照顾自己的疲惫,对自己更多温暖和宽厚,也让温暖和宽厚的相处方式成为习惯,对自己和对家人的习惯,这样我们可以经历更多的积极正向的互动,也因着积极正向的互动而感到安心坚定。

图片来源:freepik.com
祝福所有负重前行的家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