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了解自杀的风险、预兆
自杀意图开始可能是微弱的,比如“我要是不在这儿就好了”、“什么都没有意义了”,随着病情恶化,可能变得越来越明显和危险,比如认真思考自杀的方式。
有的自杀看起来没有任何征兆预警就突然发生了,但另外一些自杀是有迹象可循的。
自杀的预警信号包括:酒精或毒品的使用增加;行为的攻击性增加;和家人、朋友、社交圈更加疏远;情绪起伏极具戏剧化;行为冲动、不计后果。
常见的自杀前的准备行为包括:攒药;买枪、绳等工具;把自己的物品送人;料理后事,比如把个人资料收拾好,把欠的钱还了;写遗嘱;和家人朋友表达隐晦的告别。

图片来源:pixabay
02.
孩子有自杀的倾向,父母应该怎么做?

图片来源:pixabay
除了沟通之外,家长可以把自杀可能用到的工具转移,比如刀、攒的药。
可以帮ta准备一个危机应对卡片,上面写着:
· 咨询师、医生的电话号码
· 急救中心的地址
· 当地的或全国的危机求助热线
· 诊断名称和药物清单
· 药物史
· 过去企图自杀的历史
· 过去轻生时什么人、什么事物帮助ta打消了念头

图片来源:pixabay

图片来源:pixabay

图片来源:pixabay
如果孩子虽然抑郁但是压根没有一点自杀念头的话,ta会觉得你关心ta,你开诚布公,没有什么尴尬不能和你说的。
如果孩子有自杀的情绪念头但没有计划,ta会如释重负,终于可以把这困扰人的黑暗说出来了,而且说出来看起来是安全的,没那么可怕!即使孩子不承认,ta也通过这个令ta惊讶的谈话,学到了ta可以找你谈,也许不久后就会主动和你把心里话说出来。
如果孩子有自杀的计划,那取决于事态恶化到什么阶段、自杀决心有多大,也许会先否认后来又承认,也许会一直否认。
虽然不排除一直否认、铁了心寻短见的悲剧,但是这属于少数,更多数的情况是,和孩子谈自杀话题,能及时化解孩子对“死亡是从痛苦中解脱的唯一途径”的迷思,让孩子感到安全、被接纳。

图片来源:pixabay
而且,谈话可以从自杀扩展到死亡、生命、意义等存在主义问题,这些是孩子感兴趣却不知道如何与父母交流的主题。
如果能当作学术问题一般平心静气地讨论,我们才有机会了解孩子的思想处在什么状态、受哪些思潮的影响,我们也才有机会善用方法去引导ta,毕竟ta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形的阶段。
以上交流从思想上、情感上都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而正是这份与亲人之间高质量的联结感,才是降低自杀可能性的首要的保护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