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

是孩子有问题,还是我们的关系有问题?

【注:本文整理自20201年6/29-7/3日为北京十一学校家长营做讲座的部分内容。】

图片来源:freepik

家长对于教育青春期的孩子,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非常真实而重要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本能地习惯于找答案,认为答案更重要,答案能够帮助得到我想要的。但是今天我想先来强调问题本身。也就是,在讨论答案之前,先来谈一谈提问的角度。

著名数学家George Cantor说过,“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In mathematics the art of asking questions is more valuable than solving problems.)

IBM第一任行政总裁Thomas John Watson也曾说,“问对问题是在解决问题上成功了一大半。”(The ability to ask the right question is more than half the battle of finding the answer.)

我读了大家的问题之后,有一个感受,大家的问题虽然细节丰富、内容各异,但是这些问题都可以从提问的角度来分类:有的问题的角度是“孩子有问题”,有的问题的角度是“我们的关系有问题”,有的问题的角度是“我怎么帮孩子”,有的问题的角度是“我怎么改变孩子”。我们先来体会以下这些角度什么不同。

01

是孩子有问题,

还是我们的关系有问题?

比如,我们看孩子某些行为不顺眼,我们觉得“孩子出问题了”,但是实际上,孩子有没有问题我们还并不能确定(也许行为的确恶劣,又或许其实没有那么糟糕),而我们能确定的是:ta的行为给我们带来了不舒服,我们对这个行为产生一种排斥、不安,以及修理它的冲动与需要。也就是,我们对这个行为有反应——在情绪上有反应、语言上有反应、在对ta的行为管束上有反应。

当孩子的行为,给我们带来刺激,让我们觉得不舒服,让我们在情绪言行上做出反应的时候,这正在发生的其实是一个关系性的问题。同样的,家长觉得自己说话孩子不听,或者孩子也不跟自己交流等等,这是孩子有问题,还是关系有问题?也是关系的问题。

在家长觉得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其实家长直接感受到的是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有问题。所以我希望邀请大家来思考:当我以为孩子有问题时,本质上是我们的关系有问题。“我们的关系有问题”和“孩子有问题”相比,前者是一个更有效的问题。

为什么?

首先,因为它更贴近事实。

其次,因为它能够指引我们去一个不一样的方向:如果是孩子有问题的话,那就是修理孩子,但如果是关系有问题的话,那我们是要改善、修补关系。而往往以关系的改善为方向,更有可能发生好的改变。

图片来源:freepik

02

青春期的矛盾

是我怎么帮孩子,

还是我要怎么改变孩子?

第二对,我怎么帮孩子和我要怎么改变孩子。改变是父母希望孩子如何做。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作为父母,对于成功、对于什么是好的——定义往往比较狭窄,这不是谁的错,但是我们有个框架,好像超出这个框架的都不算成功、不算好,所以我们就会很想把孩子拼命的塞进框架里不要出来。

这是我们想改变孩子的一种心理机制。那如果是问我们怎么帮孩子,但有时真正的目的并不是帮孩子,而就是我怎么改变孩子,我怎么把孩子变成我想要的样子。当我们每次想问怎么帮孩子时候,我们先问问自己,我是真的想要帮他,还是我想要他变成我想要的样子?这个没有好坏对错,先了解一下自己的想法。

图片来源:freepik

那么,帮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如果你看一个人在忙一件事儿,你过去一句不问,就直接帮ta干起来,ta可能会觉得,“我这儿好好的,你别来添乱,你想帮我,应该先问一下我”。那下一次你就学会了。

下一次,你看他在忙,就先问ta,“你要帮忙吗?我可以帮你。”然后ta说,“不用帮忙啊”,那这时候你走开,就是在尊重ta的空间。但如果你继续说“你怎么能不要我帮忙呢?你现在这个做法是有问题的啊。你这样做太慢了,让我来教你怎么做好。” 这就是我们认为的帮其实让人反感。

除了走开,这个时候你也可以用一种ta能接受的方式(而不是盛气凌人地)告诉ta,“你愿不愿意参考一下另外一种方式?你要是愿意,我告诉你方法,你比较一下?你也可以跟我讲,你的这个方法有什么好处啊,我们可以来交流。”那么这时候ta可能就会说,“那行,我看一眼你怎么做的”。但如果ta还是说,“不要,我已经快好了,我其实现在不需要换思路。”那我们的离开就是在帮ta。

通过以上举例的互动过程,我想表达的是:帮一个人其实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而改变一个人成为你想要的样子是不需要互动的。

图片来源:freepik

要改变一个人成为我想要的样子,可以单方面地、大刀阔斧地、威逼利诱地用各种方式让ta变成我想要的样子。

相反的,要帮一个人,则是互动的。互动表现在,我试探ta是否需要帮忙,不需要,我就离开,或者换一种比较小心的方式来提出我的建议,供他参考,过程当中要注意不要让ta觉得被侵犯,然后尊重ta的意见。

比如,如果他在修一个东西,你说,“你不要浪费时间了,买个新的就行了,不如过来做别的!”,那你并不是在帮他,因为他想要完成的是修好那个东西。

帮一个人,是尊重ta的意愿,并且要帮ta以ta希望的方式来实现ta想做的事。这个过程中要比较小心地拿捏分寸。

图片来源:freepik

如果我们从“孩子有问题“的角度思考,我们无意中在孤立和敌对孩子,孩子不会(也没有人会)愿意被视为“有问题”, “有病” 。

如果我们从“改变孩子”的角度思考,我们是从自己的远景出发借孩子来实现自己,孩子可能会惹不起躲得起疏远我们。

如果我们从“关系有问题”的角度思考,我们会侧重在改善关系,包括我们自己的调整。

如果我们从“帮孩子”的角度思考,我们会侧重互动和聆听,也离不开我们自己的调整。


当我们自己调整时,会有些放弃,有些接受,有些惊喜。最后往往会,感叹值得。

编辑:葛言

图片:陆明

排版:顾韵欣

校对:葛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