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20年10月23日,我受邀为美国顶尖高中亨特学院高中(Hunter College High School) 的家长们做分享,本文从家长们问的一个问题扩展开:孩子害怕社交,退缩,不自信,如何帮助孩子减少社交焦虑呢?
图片来源:freepik
2016年,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院的一项研究发现,美国近一半的青少年形容自己害羞,并且在13岁的时候,近12%的害羞的孩子开始出现社交焦虑障碍。
社交焦虑障碍,最明显的识别迹象发生在身体层面:最典型的躯体症状包括身体发抖、脸红、说不出话、声音发抖、心跳过快、出汗、恶心、头晕等。
而当我们通过躯体症状,进一步去了解,也许能看到孩子们内心翻江倒海的恐惧,极度的恐惧。
恐惧什么呢?恐惧被他人评价,恐惧被认为笨、蠢、不够好,恐惧被嘲笑,恐惧尴尬、难为情。与极度恐惧所对应的,是孩子们对批评高度的敏感。往往,在某场社交开始的几天甚至几周之前,孩子们就会开始焦虑,或者急躁、易怒。越是和不熟的人在一起,越容易焦虑。又因为难以忍受焦虑的状态,孩子们会尽可能地回避社交场合。但越回避,就越焦虑,形成恶性循环,孩子们难以自行突破。而一旦这种状态持续发酵,对个人的发展势必有着长期的负面影响。
图片来源:freepik
如果孩子有社交焦虑,但还没有达到临床上被诊断为社交焦虑障碍的程度,或者如果孩子有社交焦虑障碍,除了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以外,父母可以做什么来帮助孩子呢? 01
干预呼吸,阻断恶性循环
我们可以教给孩子平复焦虑的技巧并且陪着孩子练习。
焦虑时我们最明显的身体改变是呼吸变得急促。而急促的呼吸会导致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失衡,从而进一步导致心跳过快、肌肉紧张,和头晕等不适身体反应。而这些身体反应又会更加剧我们焦虑的主观感受,是一个不断加剧的恶性循环。
循环,如同一个圆,只要松动这个圆上的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帮助我们拆解这个圆。那打破焦虑的恶性循环的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干预呼吸。用有控制的、深长的呼吸,来从生理上,平静下来。
平日里,当我们看到孩子突然呼吸急促时,我们知道ta可能掉到头脑中焦虑恐惧的坑里了。那么我们可以下蹲或坐到和ta的身体高度相当的位置,用双手捧住ta的头,看着ta的眼睛,用我们坚定有力的目光和语气,把ta拉回到眼前现实,我们不断地提醒、示范、带领ta深呼吸,直到ta平静下来。
呼吸干预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列举了三个例子,我们可以多尝试几个,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
4/7 呼吸:吸气数到4,呼气数到7。 只要保证呼气比吸气长就行,具体的4和7可以更改为最适合自己的比例。
方块呼吸:吸气四下,屏气四下,呼气四下,屏气四下。每次呼吸和屏息的时间长度一样,如同画一个正方形。
腹式呼吸: 一只手放在胸部一只手放在腹部。吸气时,气息经过胸部到达腹部,想象腹部如同气球一般充气、饱胀,放在腹部的手因腹部的抬起而抬起,而放在胸部的手基本不动。不去数吸气的时间,只尽力吸气,吸到无法再吸。呼气时,收紧腹部肌肉,想象气球放气,保持呼气,直到无法呼出更多气体为止。
图片来源:freepik
02
将注意力从自己转移到对方身上
如前面所说,社交焦虑的恐惧是围绕“别人怎么看我”。焦虑者的焦点是自己:自己的表现、自己的外貌、自己的不足……
我们可以提醒孩子:你并不挑剔别人,但是特别在乎自己够不够好,别人也一样,所有人都忙着在乎自己的表现。没有人会像你那样,放这么多注意力在你的身上。很多你注意到的难为情、不够好的细节,别人根本注意不到,而且过目就忘。
我们还可以提醒孩子:当你在和人说话的时候,发现自己很紧张,你可以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这个人身上。也就是,不要关注“我刚才那句话是不是说错了,会不会得罪ta”——这是在关注我们自己的表现。从关注自己转移到关注眼前的人。比如,可以是最表面的衣着穿戴、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也可以是谈话内容。试着让自己集中注意力去听对方的话,并且可以追问一些问题(比如5W1H,谁、什么、何时、哪里、如何、为何),请对方充实ta的谈话内容。在将注意力转移到对方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帮助自己平静下来。
图片来源:freepik
03
找到焦虑的具体原因
相对而言,深呼吸和转移注意力是应急的办法。从长远而言,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平静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具体分析ta焦虑的情境。什么是你最害怕的情景?是在小组里发言,还是在更大的人群面前说话?是不是担心别人怎么想你?等等。如同拿着放大镜,搜集线索,找到症结所在。只有根据细节明确的信息,才能有的放矢地设计应对方案。
而设计方案的过程,是围绕着“下次我们可以做什么让这个情景好过一点”一起脑暴的过程。
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中学生,成绩很好,被选去上课外培优班。就能力而言,ta有希望参加竞赛获奖,但ta就是不愿意去上课外班。一想到要去,就胸闷、后脑勺发紧、头晕;但是不去吧,又耽误学业上的上升机会,进退两难。
当我们“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时,发现了一件重要而有趣的事情。Ta究竟为什么不愿意去上课外班呢?究竟是什么最令ta焦虑呢?原来是因为ta不喜欢进入一个新的课堂,去经历那种谁都不认识的尴尬。在具体了解孩子内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ta去了,并且在课堂上发言了,ta马上会觉得舒畅很多,原因是ta通过发言让自己被认识了,尽管ta还不认识别人,但是别人认识ta了,ta觉得这样就不那么尴尬了。
这就是隐藏在细节中的非常宝贵的信息。知道这一点,我们就知道以后可以怎么做了。虽然每次去上新的课,仍然会焦虑退缩,但是ta只需要用两下意志力。第一下,是先逼自己去第一次上课;第二下,逼自己在这堂课上发言。这样就破冰了。后面,就不需要用意志力强迫自己了。
这个例子里,孩子焦虑的症状很典型,但是焦虑的原因却很个性化。事实上,所有焦虑的孩子都绝非千篇一律。所以我们必须对每个孩子做独立的具体的分析,才能发现属于ta的心理过程。做具体分析,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我们在示范给孩子看,焦虑是可以被我们客观地谈论的一个寻常话题,而不是一个带着自卑感、羞耻感、沉重感的私人问题。
图片来源:freepik
04
识别社交焦虑背后的认知扭曲
我们每个人都有认知扭曲,最常见的认知扭曲,包括非黑即白“如果ta不喜欢我,那ta就是讨厌我。”,预测未来“我肯定不行,我知道我做不了。”,和灾难化思维 “如果我一紧张脸红了,所有人都知道我不行,都会取笑我。”
虽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认知扭曲的种类,以及叫ta们去识别自己的认知扭曲,但是,我觉得更有效果的做法,也是我最想建议的做法,是我们可以和孩子分享我们自己常常出现的认知扭曲有哪几种,然后反问孩子ta常常出现的认知扭曲是哪几种。这样既以身作则,又激发了孩子探索自我的兴趣,既去掉了“认知扭曲不好、不应该”的评判,又把认知扭曲当作学术课题来客观地观察。
随着这样的练习深入骨髓,我们和孩子都能越来越快地识别自己的认识扭曲——直到在我们每一个发生认识扭曲的当下都能抓自己一个现行。而越快的识别,就越能及时地用更正向的、更有助于改善问题的想法取代扭曲的、伤害我们的思维方式。
图片来源:freepik
05
练习用更正向而有助于改善问题的想法取代认知扭曲
意识到头脑里的念头是“如果ta不喜欢我,那ta就是讨厌我。”,这是一个“非黑即白”的认知扭曲,于是马上提醒自己“ta可能对我不喜欢也不讨厌,可能没什么感觉,没有印象。”
意识到让我焦虑的念头是我像念经一样念叨“我肯定不行。”这是一个“预测未来”的认知扭曲。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告诉自己:“还没有发生,谁也不知道呢。如果对我很重要,那我还是试试吧,毕竟,外界没拒绝我之前,我为什么要先拒绝了自己呢?如果对我不重要,那我也可以试试,反正做不成也不重要。”
意识到 “如果我一紧张脸红了,所有人都知道我不行,都会取笑我。”是在做“灾难性思维”,把后果的糟糕无限放大。这时,可以取而代之地想,“我觉得脸红了,别人未必看得出来;就算看得出了,我接下来的话可以转移ta们的注意力,一下子ta们就忘了我脸红了;就算我脸一直红,这也很常见啊,正常人上台都紧张啊。ta们只不过会觉得我是一个普通的上台会紧张的正常人。”
这只是随手举几个小例子,具体怎么做,每个人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和风格。用新念头取代旧念头,这样转念之后,如果感到舒畅一些、通达一些,就说明有作用。
图片来源:freepik
06
小心完美主义的潜移默化
我们作为父母,需要觉察和反思我们是不是完美主义者,以及我们对孩子有没有完美主义倾向。
如果我们是,我们就比较能容易理解孩子害怕犯错、害怕不被接纳,并且因为害怕而选择回避。尤其,如果我们对孩子有完美主义倾向,更容易加重孩子的焦虑——这里,我很想建议大家参考这篇文章《“我们没管,是TA给自己压力” 的背后》:很多家长说没给孩子压力,但是实际上只是没意识到给了孩子压力,同样的,我们可能对孩子有完美主义倾向,但是没意识到。当我们对孩子有完美主义高标准的时候,我们再怎么说“要勇敢,不要怕,做得不好没关系,犯错没关系”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因为孩子会害怕做得不好时你不小心流露出的失望的眼神,孩子也会害怕需要面对自己对自己失望的情绪。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开诚布公地讨论完美主义倾向对我们的影响,它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推动人日臻完善,也可以钳制我们,使我们难以喘息。
我们也可以和孩子分享我们自己曾经脱离完美主义束缚的过程,比如,我们是如何从社交焦虑中将伪装的熬成成真的(fake it till make it):开始的时候很焦虑,担心别人怎么看自己;后来如何克服或忍受这份焦虑,假装焦虑不存在;再后来,如何让焦虑真正淡化的过程。这种人生故事的分享,不但能让孩子借鉴,还可以拉近我们和孩子的距离,让我们在孩子眼里更立体、更真实、更可爱。
我们还可以和孩子讲述我们如何从错误中得到成长的故事。以及,和孩子一起回忆“当时认为是失败,但事后发现颇有收获,甚至比当时立马成功还要好”类似的例子。
以上这些对过往经历的回顾,比道理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且还自然而然地帮孩子拉开了视野——从卡在现在一时的感受里跳出来,用更宽广的眼界看到过去、现在、未来,帮助孩子以发展的眼光,升起“把未来改变得更好”的希望。
图片来源:freepik
结语
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是人之常情,但升级到社交焦虑障碍时,我们就需要帮助孩子,以免进一步发展到社交焦虑障碍。
不论是社交焦虑还是社交焦虑障碍,都有很多我们作为父母可以参与帮助孩子的地方。归根到底,带着对社交焦虑的理解,带着与孩子探讨的平等心,带着我来示范给孩子看的勇气,我们父母的作用可以很大!
编辑:陈墨林 zz
排版:陆明
校对:zz
Great article! We are linking to this great article on our website. Keep up the good writing. Milicent Abel Aric
Well I definitely liked studying it. This article offered by you is very effective for accurate planning. Mead Penrod Mansfield
Very good post! We will be linking to this great content on our site. Keep up the great writing. Octavia Padgett Evan
Only wanna say that this is invaluable , Thanks for taking your time to write this. Vilma Sigvard Hellene
I pay a visit every day a few blogs and websites to read articles, but this web site offers quality based articles. Maggy De Witt Cindy
Howdy very nice web site!! Man .. Excellent .. Wonderful .. Dorolice Sherm Dorkus
There may be noticeably a bundle to know about this. I assume you made sure nice factors in options also. Kandy Rowan Sallie
I cannot thank you enough for the article post. Much thanks again. Kellina Jayme Akeyla
This site certainly has all of the info I wanted concerning this subject and didn’t know who to a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