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哪些事情尽量不要做
1)泄愤
愤怒虽然在人性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局面有害无益。
当我们说:“你怎么不想想我们,你死了我们怎么办?你这样太自私了。好好的日子被你搞成这样!”孩子会想:“是的,都是我的错。我不该活着。”
当我们说:“你脑子里都在想什么!你有病啊!你疯啦!你没救了。”孩子会想:“是的,我有病,我没救了。”……
有些话,即使我们很想一吐为快,也要尽量克制。如果由着心情说出来,对孩子是雪上加霜,孩子将感到不被理解、反被责难,愈发孤独,也许会强化轻生的念头。
2)说教
当我们说:“你的生活没有那么糟。你有很多别人没有的东西。你有很多值得活下来的理由。”孩子会想:“你怎么知道?我不觉得啊。”
当我们说:“多想想你应该感恩的事情。”孩子可能会想:“我不想去想,因为这会让我更加内疚,而这种内疚让我更加活不下去。”
3)简化原因
不要出于情感需要或“方便”,给孩子的自杀意图贴上简化或极端化的幻想性标签。
比如,“他一直是一个非常阳光的男孩子,性格好、成绩好、人缘好,各方面都非常优秀。就是因为失恋了,才会想不开。”
失恋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但也可能不是。我们作为父母要记得提醒自己——“我未必了解孩子,我不应该认定他(她)是怎么想的,事情可能比我想象的复杂”。
4)不重视
不要当孩子就是胡说、吓唬人、求关注。也不要寄希望于事情会自己好起来。
因为如果“想死的原因”没变,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想死的心”会变呢?只要想死的原因继续存在,想死的心就可能继续存在。
5)把受害人变成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说:“你为什么给我做出这种事来?你怎么能这么对我?!你知不知道这伤我多深?!你知不知道这有多丢脸?!”孩子会想:“说到底,你关心的是你自己,你的面子。”
虽然父母受到了打击,但是轻生这件事,首要的是孩子,重点是来理解孩子,而不是强调要孩子来理解我们。
虽然我们被孩子的自杀意图所伤害,但是受到伤害以致于意图自杀的首先是孩子。
6)过度愧疚
有些孩子有自杀意图,父母要承担全部责任;但很多家庭并非如此。
我们需要一方面接纳我们愧疚的真实感受,一方面愿意反思愧疚是否是缺乏事实基础地对自己求全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