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 ,

如何正视孩子的同伴压力?

1分钟,带你get一个心理学知识

同龄人相互间有压力本来是件正常事,但在“崇尚”内卷的今天,同伴压力在逼迫我们不断前行。在“鸡娃”的今天,同伴压力也给孩子们造成了不少困扰。

我们似乎怎么也追赶不上同龄人的步伐。同伴压力让生活毫无喘息机会,精神承受重压。

对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同伴压力的影响有深有浅。往小来讲,发型、服饰等选择会受同伴影响,因同伴压力而做出抽烟、喝酒、打架等行为。更为严重的是,常有青少年迫于同伴压力自残自杀。如此危险的同伴压力,我们似乎应该去规避它,但实际上,同伴压力是每个青少年成长之路中的必修课,如何平衡同伴压力是青少年和父母的共同课题

01    

同伴压力:成长的绊脚石

在全年龄段人群中,青少年最容易受同伴影响。受同龄人压力困扰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特征,因为同伴压力,他们不得不要与同龄人的言行一致。但这并不意味着同伴压力百害无一利。

同伴压力对青少年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很多父母害怕孩子身处不良少年群体中,会被带坏,做出更多反社会行为。但是,如果处在一个具有亲社会规范的同龄青少年群体中,同伴压力会促使青少年做出更多亲社会行为。

青少年与同龄人群体间的关系是青少年开始社会化的重要一步。良好的朋友关系能促进青少年的身份感,减少对父母的依赖,维持对同龄人群体的归属感。

在群体中,一些不合群的行为很容易被同伴发现,他们会采取各种方法纠正不合群体规范的行为,轻至言语说服,重至奚落嘲讽、侮辱等。在这一年龄段,青少年对同伴的观念更加敏感。如果所在群体具有亲社会规范,青少年一些反社会的言行举止也会受同伴影响从而得到及时改正。

02    

意志不坚定的人才会受影响?

青春期,相较于和父母的相处时间,青少年与同伴相处时间会更久,有更多机会学习社会规范,发展社会认知。在这段期间,青少年的部分脑区开始经历结构、功能上的一系列变化,这些脑区参与认知以及情感信息的加工,并且参与社会决策。这些心理与生理的双重变化交织在一起,促使青少年向同龄人看齐。

每个人对同伴压力的感知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特容易受影响,具有高度易感性,但有的人对同伴压力视若无睹。这与孩子的意志坚不坚定无关,而是因为青少年大脑仍在发育中,大脑结构有个体差异,发育程度不一致。

最近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假设大脑四个网络的内部连通性可能影响青少年对同龄人压力的易感性,分别为心智化网络、认知控制网络、动机相关性网络和情绪显著性网络。这些网络是由不同脑区组成的。内部连通性是指组成这一网络的脑区间的连接强度。

心智化网络中的中线和外侧皮层区负责感知、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认知控制网络与自我管理、目标导向行为有关。动机相关性网络促使人趋利避害。情绪显著性网络与面对社会拒绝时体验是否愉快有关,并警惕具有社会情感意义的刺激。与年龄较大的青少年相比,年纪较小的人面对社会排斥时,构成情感显著性网络的扣带中央区域激活程度更大。

研究招募87位11至14岁的孩子进行横断面研究。孩子们先接受了功能磁共振扫描,接着口头汇报同龄人的群体规范,并使用在线调查软件报告亲社会行为和冒险行为。

研究结果发现,只有情绪显著性网络的内部连通性明显调节了同伴群体规范对早期青少年亲社会倾向和冒险行为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超过了其他三个网络。

在具有积极的同伴规范的情境中,情绪显著性网络高内部连通性的青少年有更大的亲社会倾向,而在相对消极的情境中,会报告更多的冒险行为,他们更容易受同伴压力影响。而内部连通性低的青少年,会抗拒同伴群体规范,更少受同伴压力影响。

这一发现表明情绪显著性内部网络连通性较高的青少年,会更加关注身边具有明显情绪暗示的线索,因此对群体环境更加敏锐,简单来说,就是更擅长察言观色,从而做出符合群体规范的行为,同时他们也更容易受群体规范的影响,影响有好有坏,取决于群体推崇哪种行为。

03    

如何直面同伴压力?

虽然同伴压力不全是坏处,容易受同伴影响也不是因为孩子自身缺乏什么,但我们仍希望仍在成长中的孩子少受同伴压力影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孩子究竟该怎么面对同伴压力呢?

1. 知道什么是对的

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父母与老师需要引导孩子分辨是非,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当孩子面对同伴压力时,如果他们心中有一杆秤,知晓对错,并且深信于此,那么自会倾向做对的事,更不容易因同伴压力做出违纪、违背道德,甚至违法之事。

2. 选择良友

拥有一个好的朋友有诸多益处。父母与老师总是在不断强调良师益友,与品行良好的朋友相处。如果孩子远离那些抽烟、打架、谎话连篇的同伴,自不会为同伴压力牵累,受他们影响。

3. 远离压力源

当孩子感到同伴压力时,他们可以远离那些让他们感到压力的同伴,远离强迫他们做倍感压力的事情的同伴,去和其他同伴相处

4. 向大人寻求意见

当面对棘手的同伴压力时,如果孩子已经无法处理这些压力,就需要及时向父母、老师求助。父母和老师能给出一些意见,并且能帮孩子准备好应对下一次的同伴压力。

Reference

1. Do, K. T., McCormick, E. M., Prinstein, M. J., Lindquist, K. A., & Telzer, E. H. (2022). Intrinsic connectivity within the affective salience network moderates adolescent susceptibility to negative and positive peer norms. Scientific Reports, 12(1). 

2. Lyness, D. A. (Ed.). (2022, February). How to handle peer pressure (for kids) – nemours kidshealth. KidsHealth. Retrieved January 20, 2023, from https://kidshealth.org/en/kids/peer-pressure.html 


编辑 江梓尧 丨 校对 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