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带你get一个心理学知识
近日,一款微信小程序游戏《羊了个羊》爆火出圈,刷屏了朋友圈和微博,乃至成为了众人茶余饭后的话题。 《羊了个羊》是一款改良的麻将消除游戏,无需下载,即点即玩。 它的第一关类似玩法介绍,难度为零,被网友称为“傻子都能过”,而第二关的难度却一跃飙升,被称为“玩傻了都过不了”。 这也直接导致,人们的问候由“你核酸了吗?”变成“你第二关过了吗?”。 在全网吐槽这款游戏的同时,有网友发现,这个游戏并不是一款考验智商、技巧的游戏,而是单纯的一款概率游戏。 在分析了很多通关的视频后,网友发现,到了游戏的最后,取得胜利的关键都是因为运气好,面上的方块都能抵消。 这样一款简单的、比拼运气的游戏,它到底做了什么在短时间内让无数人上瘾?
01
简单操作+高难度目标=欲罢不能
其实,《羊了个羊》让人上瘾的原因和大部分游戏都一样,就是设定了简单的操作和高难度的目标。
让玩家不断重复简单的物理操作,叠加概率,冲击高难度的目标,且无论成败,都让人为得化学刺激而欲罢不能。
若是通过轻松的动作,便能成功完成很高的目标,玩家尝到了甜头,就容易不自觉地再来一遍。失败了,玩家容易产生不服气的念头,还是要再来一遍。
以前的经典小游戏,如《俄罗斯方块》、《消消乐》,皆是如此,现在的社交媒体小游戏,如《跳一跳》、《2048》,更是“变本加厉”地让人上瘾,因为它们的高难度目标是中途偷偷出现的。
在游戏设计中,有一种说法叫“突发难度”(Emergent Complexity),就是在游戏开始时让人意识不到,玩着玩着却突然出现的难度。
这正对应了心理学中的“登门槛效应”(Foot In The Door Effect),当人们接受了难度低的任务后,就更容易去接受难度高的挑战。
如果一开始,游戏就极难无比,那可能人们就不会想要去尝试,但游戏里面埋下的“陷阱”就是“先简单,后难”,第一关暗示着人们游戏并不难,到了第二关,人们就鬼使神差地接受了高难度的挑战。
游戏失败后,人们往往会开始疑惑,“不应该是个很简单的游戏吗?怎么没过?”,然后,毅然决然再来一遍。
02
多巴胺vs.内啡肽
当家长们关注到游戏成瘾被DSM-5(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列为一种心理疾病的同时,孩子们关注到的是,电子竞技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成为了正式的体育竞赛项目。
这二者都是长时间地打游戏,而被贴上的标签却是云泥之别。正因如此,家长和孩子关于“打游戏”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
那么游戏成瘾和电子竞技到底有何差别呢?
游戏成瘾:调动多巴胺
正如《羊了个羊》,绝大部分的游戏都是建立在简单的物理操作上的。玩家通常只需要手指点点鼠标,或者频繁敲击几个按键,即可完成游戏操作。
而简单的操作不断累积之后,游戏有一定几率反馈给玩家一个“胜利”或者“任务完成”。这个小小的成就刺激了玩家脑内多巴胺的释放,引起了及时的快感。
当三个方块连在一起消除了,玩家产生的小小愉悦感就推动了继续玩下去的行为,一步步走向成瘾。
如果可以站到旁观者的角度上,冷静看来,就会发现这种小成就只是一个转瞬即逝的小奖赏,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可言。它甚至没法写到简历里,它只会让人不受控制,迫受“奴役”。
人们所追求的快乐不应该是这样的。短暂的愉悦感终究不能替代长存的幸福感,而内啡肽正是提供幸福感的物质。
电子竞技:培养内啡肽
电子竞技能够成为体育项目的原因,无非就是它在努力打破一般游戏中的的概率控制,用实力抑制概率。
经典的电竞游戏《英雄联盟》中游戏人物放招时,在对手身上产生的伤害值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它取决于各类游戏道具、玩家本身是否能瞄准目标、对手的防御等等。一般玩家在玩游戏时,免不了靠运气搏得更高伤害的概率,而职业选手却是在通过策略、操作充分提升出现高伤害的概率。
这就像是考试时候的选择题,如果你随机选择,则成绩时好时坏不由得你控制,但如果你把课本内容学透了、题目练熟了,那么你想考几分就能考几分。电竞和一般打游戏不同的地方,就是多了一个学和练的过程。
然而,打游戏简单,打好游戏难。一旦孩子只愿意享受轻松的过程,逃避了对自己磨炼的过程,就同时避开了对胜利的驾驭能力了。
学和练的过程注定是不轻松的,但是长时间、连续性的学习容易使大脑产生更多内啡肽,这是一种可以让人持续保持愉悦的物质。
相比多巴胺的及时奖励,内啡肽遵循着一种补偿机制。当我们努力学习或者运动时,脑中感受到痛苦或压力,内啡肽就会与脑补的受体相互作用,减轻疼痛感。
所以,内啡肽也是自律的“好朋友”。
保持学习或运动的习惯,可以促进内啡肽的产生,不仅可以减少焦虑、缓解压力,更能有助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
04
摆脱游戏瘾的小tips
最后,游戏掌握了让我们快速上瘾的方法,我们也要学会快速戒掉它们的诀窍。祝大家都能快乐游戏,健康生活!
1. 设置游戏时间的限制
家长们可以帮助孩子去限制游戏时长,比如每天放学回家只玩一个小时。比起抑制欲望,完全不玩游戏,在有限的时间内积极满足玩游戏的欲望,会更能帮助孩子控制欲望,培养更有效的时间管理能力。
成年人想要控制游戏时长,可以通过软件的“每天使用时长”设定,或者和朋友之间建立互助小组。
2. 远离游戏设备,卸载游戏软件
很多游戏成瘾快,但是戒得也快,可能几天不玩就已经忘了。这时候我们可以采取直接的戒断方法,我们可以把游戏设备锁起来,或者卸载掉游戏软件。
3. 尝试可替代的行为
游戏带来的乐趣,我们也可能在做其他事情时获得。比如将玩手机游戏的时间花在与家人、朋友聊天上,如果在公众场合时,游戏瘾犯了,也可以试着和陌生人聊天。
4. 向家人、朋友倾诉,请求帮助
当我们自己已经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游戏行为了,应当积极向身边的家人、朋友寻求帮助,必要时也应当向专业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丨Reference
1. Urban, L., & Larenz, M. (2022, August 27). How to End a Video Game Addiction. WikiHow.
2. Jasani, T. (2017, April 1). How to Balance a game between Simplicity and Complexity.The AppGuruz.
http://www.theappguruz.com/blog/how-to-balance-a-game-between-simplicity-and-complexity
责任编辑 倪琴丨校对 周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