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 养育, 父母成长, 家庭, 心语心享

孩子跳过楼,家长该怎么办?

现如今孩子出现自杀意愿和行为的报道时常发生,而这种现象的背后往往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还涉及到父母、家庭等等。尤其是不和谐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更容易将孩子推向深渊……本次的家庭咨询就探讨了这样的问题: 当孩子产生自杀想法,甚至出现自杀行为时,作为父母我们又该如何回应孩子无声地求救呢? 阅读下文,也许你也有一份提醒和思考~ 图片来源:Unsplash 「 1.思考孩子出状况的原因」 孩子父亲:我们这次来主要是想向杨老师咨询孩子复学的事情。孩子初三下学期在学校跳楼了,万幸抢救回来,现在是边吃药边进行心理疏导。休学调整一段时间后状态越来越好,给老师介绍一下我们家的情况。 杨老师:好的。 孩子父亲: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家庭关系不是很和谐,导致孩子心理状态不是很好。初二的时候发现ta有自残的情况,用刀片划胳膊。初三上学期开始嗜睡,并因为和同学有一次小矛盾企图自杀,到窗台上坐着,学校比较紧张就让我们回家了。初三下学期跳楼后,我们就办了休学。 孩子母亲:不是爸爸说的休学,学校让我们回家时快寒假了,因为发生了这种事情、下学期又要中考,孩子心理压力也比较大,所以新学期我们就尝试在家里学习。 孩子跳楼时已经在家自学了。事情起因是孩子想让我带着ta跟同学去外地参加漫展,我开始同意了,ta特别开心,好像突然感到人生特别有希望,因为孩子平时对任何东西都不太感兴趣。但我第二天反悔了,因为正好有老师要来补课,我就给孩子说先不去漫展了。但我当时真的没有意识到,这对于ta来说如此重要,因为这个事情就跑到学校里跳楼。 孩子出问题后我也一直在学习和反思,特别是孩子从初中开始自我评价和价值感非常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我觉得深层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是,我和爸爸在孩子小的时候总在孩子面前而吵架,所以孩子从小就没有安全感。其实吵的只是一些小事,或者教育理念不合。 第二个是,我会把我的委屈,无意识地投射到孩子身上。比如怨ta怎么不好好写作业,ta要是写作业是不是我和爸爸就不吵架了?因此,孩子承受了很多,觉得自己是罪人。 第三个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不懂得、也从来没有对ta表扬和赞赏过。我光说不好的地方,这也导致孩子有深深的自卑感。 杨老师: 很感谢妈妈忍着痛做了这么深刻的反思,这是不容易的。反思是您自己得出的,还是和心理咨询师在剖析的过程当中得出的,还是孩子说的一些话引起了你的思考? 孩子母亲: 孩子没有说过任何事情,是我从孩子初一的时候开始学习家庭教育,认识到原来是我把我的委屈投射到孩子身上,导致ta有很强的自卑、负罪感。  杨老师:学习和反思之后,有把自己反省的内容以精准的、合适的方式告诉孩子吗?你是怎么表达的呢? 孩子母亲: 因为我不善于表达,在孩子面前我容易情绪失控,什么也说不出来。我就用写信的方式,每周都会给孩子写一些信,把我的道歉、想法都写在纸上。 杨老师:这也是很好的方式。 图片来源:Unsplash 「 2.寻求专业支持和帮助」 孩子父亲:家里人都不知道这件事情,我们没有跟任何人说,但孩子当时是想把这件事告诉别人的。后来问孩子原因,ta说你不觉得我很勇敢吗?后来孩子骨折恢复的差不多了之后,我们去医院看心理科,现在是边吃药,边咨询的状态。 杨老师:对,这个做得很好,未来即使药减量甚至停药,孩子的心理咨询在一定长的时间内是要保证的。因为ta还有很多议题需要处理,包括对死亡的思考。而且从研究数据的角度来讲,一个曾经尝试过实施过自杀的人,是更有可能尝试或实施第二次。 […]

自我成长, 女性成长, 家庭, 心语心享

面对母亲“软操控”,如何保持个人情绪稳定

很多家庭中,家长的情绪宣泄成了孩子难受内疚的缘由,孩子总渴望自己能安慰父母,并得到认同。而这份影响不随时间消失,会延续至孩子成年后组建的家庭中。今天的来访就是这样,即便身为人母,但仍试图对母亲的情绪负责,在母女关系的漩涡中纠缠…… 如何应对母亲情绪的“软操控”? 共同生活时,如何应对母亲言行带来的伤痛? 怎样自我觉察,做情绪稳定的人? 阅读下文或许你也会有所启发~ 图片来源:Unsplash 「1.觉察母亲情绪的“软操控”模式」 来访者:这次来主要想探讨和母亲的关系。现在我妈来帮忙带孩子,所以即便相处时有情绪,但也没有办法避免天天相处,导致我的情绪更加低落。 杨老师:看起来这种沉重的情绪由来已久。现在因为孩子的缘故,不得不和母亲在一起,又重新体验着过去经历过的感受,对吗? 来访者:您说得很对。就像小时候,我母亲在我的身体里扎了一些刺。这些刺对当时的我造成了伤害,但是随着我长大,依赖母亲的养育生存,这些刺就不那么凸显了,不过它们一直在。因为我比较独立,高中就离家出去念书,和母亲相处少,有冲突也很快过去。但是现在我们密集地相处,这些刺被碰到时还会疼。我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母亲知道刺在哪里,因为她能很准确地击中我的要害,让我没有反抗的力气。 杨老师:这个观察很重要。你觉得母亲知道,那她是有意这么做的吗? 来访者:她不是有意的,就是无意识地知道怎么治我。 杨老师:她为什么要治你呢? 来访者:因为我不服从她。比如,我不想参加春节家庭聚会,因为觉得孩子太小,在那里吃不好睡不好,我也没办法很好地照顾宝宝。于是我提前就给组织聚会的亲戚说明,也跟母亲商量好说我不去了。 但参加聚会前,母亲突然带着怒气在那儿唠叨:“说好所有人都出席,别人都去,就你不去!”这个时候我就很难受,本来都商量好了,临到头她又各种抱怨。虽然没有强制我去,但是表现出一副让她很失望的样子。我能怎么办!毕竟过年也不想再招惹她就去了,但聚餐时孩子确实中午连饭都没吃上。 杨老师:所以如果我们是旁观者,在这个过程中会看到一种怎样的关系?女儿和母亲分别做了什么?母亲的什么行为又引起女儿什么反应? 来访者:我不是对家长非常顺从的孩子。如果我没有按照母亲的意思办,她就会生气。其实母亲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不想去但不得不去,并觉得我也应该这样。但母亲的行为让我很不舒服,违背自己意愿出发时,我整个人很崩溃,也不知道还要怎么和母亲沟通。 杨老师:因为你沟通过了,但没有效果。临门一脚时,母亲表现出生气和失望让你感到内疚,所以你迁就了她,但其实你心里非常不愿意。母亲发现只要自己表现出失望生气的样子,最后女儿还是会听我的。而你的回应也的确给了她这样的反馈,这个方法有用,所以她就会不断地使用。 来访者:对,我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毕业后工作的这几年里发生了很多,从工作到结婚生子,所有事情都是我自己张罗的。我感觉很累,同时也发现父母好像帮不了什么。为什么我母亲没什么成就,却可以时常对我指指点点? 在照顾孩子上我们出现了分歧,当我对她旧的育儿观有异议时,她会觉得是我在挑事、找茬儿,然后拔腿就走。等她气消了回来时,没过多久我们又有新矛盾,就不断进入这样的循环。 这个过程中我想:为什么我可以对宝宝这么有耐心?为什么我自己的母亲对我没有耐心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看育儿方面的书,在这个过程中,我边看边反思和母亲的关系,觉得自己很需要做心理咨询。 图片来源:Unsplash 「 2.放下被母亲认同的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