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节选自杨意老师3月29日题为“我的孩子抑郁了吗?我该怎么做?”的讲座,介绍杨老师的新书《我的孩子抑郁了,我却以为他只是不开心》

当今儿童青少年抑郁症频发,引起社会关注,也伴随着很多困惑、无力感以及对战胜抑郁症的渴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认为,与其说我写了这本书《我的孩子抑郁了,我却以为他只是不开心》,不如说局势到了,书只是借着我出来,来回应越来越多的父母和家庭所喊出的问题,那就是:

我的孩子抑郁了吗?

怎么就抑郁了呢?

那我现在还能做什么呢?

如果好了怎么保证它不复发呢?

听说别人孩子抑郁了我怎么做能让我孩子不受这个苦呢?

我难得做得不够好吗,到底还需要怎么努力呢?……

我的新书中,针对青少年抑郁症,是先科普再谈方法最后谈心法的,上篇文章《我的孩子抑郁了吗?我该怎么做?(上)》中,亦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和大家聊了青少年抑郁症的特点、父母发现孩子抑郁后可以怎么做、怎么想。

而这篇文章,我会接着上篇,解答三个读者提问,刚好是从父母、老师、同学三个不同视角的提问,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现实中的应对思路。

读者提问    

1. 第一位读者是一位高中生的母亲,她说:“孩子正在上高中,学习很好,但我们看得出来他压力很大,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也不和家人交流。因为我们平常也没有给他提过很高的要求。我想知道他的压力可能来自于哪里,他这样沉闷是不是抑郁的征兆?”

首先能感到这位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和担忧。

您问压力可能来自哪里,似乎孩子对自己有高标准,也许他内心有理想的大学理想的专业,或者即使没有明确对目标大学,但是孩子有完美主义倾向,期盼成功,这个鞭策他要竭尽全力。除了来自自己施加的压力之外,来自同学的比较和竞争,既是动力也是压力。

沉闷、与亲友疏远、不交流,的确是抑郁症的症状之一,但不一定。不过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那就是孩子的压力是大的,为学业精神紧绷,如果学业不顺,则可能诱发抑郁。

在这本书对第三章里有一节是《从小到大都是学霸的孩子,为什么会抑郁》另一节是《父母没有给压力,孩子为什么会抑郁》,比较针对您说的情况,可以供您参考。

2. 第二位读者问:“作为和孩子相处时间仅次于家长的成年人,孩子抑郁时,老师可以为孩子提供哪些帮助?或者说学校、家庭和社会能不能联动为孩子做些什么?”


建立支持系统:老师可以与学校其他工作人员合作,建立起学生的支持系统,例如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学校医生等,也帮助孩子找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或医生,以确保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支持和关注。

调整学业要求: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能力,适当调整学业要求和压力,例如减少作业量、延长交作业的时间等,以减轻孩子的压力和负担,给孩子抑郁症康复提供空间。留意孩子在情绪、课堂表现、学业、人际关系上的变化,对于住校学生留意饮食、睡眠。

提供情绪支持:抑郁症中孩子往往会感到孤独、无助和无望,老师给予关心支持安慰鼓励,会让孩子感到被重视被关注。

倾听和理解:老师可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困难、感受和需求。如果孩子愿意向老师表达困难、感受、需求的话,老师的倾听、共情和帮助解决困难,都会对孩子意义重大。提供一些情绪干预技巧和方法,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冥想等。提供积极正向的反馈,让孩子知道老师看到他的不容易和努力,如果有进步的话老师为他的进步而激动。

联系家长:与家长配合,共同帮助学生克服抑郁症。老师可以向家长做心理健康教育,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支持学生。

学校可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抑郁症的症状和原因,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与家长和专业机构进行合作,为抑郁症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

社会层面需要努力消除对抑郁症的污名化、歧视和误解,让公众认识抑郁症的严重性、如何帮助、如何预防,让心理健康服务和资源更加容易被获取。

(针对这个问题,江老师作出了补充)

对任何心理疾病最理想的帮助都是系统性的,单靠医生、家长、老师都是不足以很好地完成帮助的使命,都是需要各方力量综合起来的。

最好是能将三方的力量结合起来,现在上海已经有“家-校-医”三方合作的尝试,这其间,学校是中枢,一方面联系医院,一方面联系家庭,更能够系统性的实施这种模式。

这么做的好处非常显著,因为青少年得抑郁症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都有一定的素质基础,比如说遗传、后天养育,都有可养成易患抑郁症的心理倾向。

除了素质意外,还有环境因素,青少年在学校的环境、学习压力、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遇到的挫折或者产生的负面经验都有可能成为抑郁症的诱发因素。

另外,孩子在心理方面的基础条件也可能导致抑郁症。

所以,“家-校-医”三方的联合,就可以从各方各面系统性地帮助到青少年抑郁。比如,老师在学校里可以关注,是否有过大的学习压力、是否和同学间的关系紧张;医生可以在用药方面提供更多的指导、是否有药物副作用;父母可以在家中支持孩子的情绪表达等等。

3. 最后一个问题比较特殊,提问题的读者就是一位高中生,她说:“我的朋友前段时间被诊断出了抑郁症,目前已经休学了,但我之前并没有看出来,我想知道本身作为青少年,应该如何帮助我患了抑郁症的朋友?借这个问题我也想知道,杨意老师有没有什么话想要直接对正处于青少年的小读者们说。”


帮助患有抑郁症的朋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表达关心和支持:让他/她知道你愿意帮助他/她。如果你的朋友愿意与你分享他/她的感受和经历,认真倾听他/她说话,尽量不要评判,也不要轻率地提出解决方案,而是让你的朋友自由地表达自己。

提供支持和陪伴:你可以与他/她一起做喜欢的事情,如看电影、打游戏,让他/她感受到不那么孤独无奈。

帮助朋友的同时要注意健康的边界,如果你发现你为了陪朋友打电话到深夜,自己非常疲惫,作业没做完,那就要注意了,因为抑郁症的康复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过程,这期间我们作为朋友提供的温暖非常重要,但不能代替专业帮助。

鼓励你的朋友寻求专业帮助。你可以为他/她提供咨询电话或机构的信息,或者帮助他/她预约医生或心理医生的时间。

青少年抑郁症远比很多人以为的要常见。

我想对青少年说:如果你抑郁了,不是你的错,你不也想这样,但你感到自己不听自己使唤,力不从心,这时候你不需要孤军奋战,可以找一位咨询师或医生来,一位适合你的、心态开明的、为你着想的治疗师。他/她应当能欣赏你所面临的独有的挑战,并在你身上上看到深深的希望。

我看到很多孩子战胜抑郁症,青少年抑郁症是可以康复或至少可以找到方法和它和平共处,我们在一起,一起加油!

最后    

因为很多内容都写在这本书里了,我想借这个难得的机会谈一谈书里没有的,同时又是最能帮助吸收消化融会贯通这本书的 ,是父母帮助孩子的心法,是我的心里话。

只有我们真的做好准备去面对我们发现的,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发现。做好准备面对,不代表不痛苦了。而是虽然痛苦,在痛苦中,有我要妥善处理它的决心。

如果我们做好了面对的准备,也有真正的兴趣,接下里还有什么心法帮助我们不只发现坏的还能发现好的发现优势和希望呢?那离不开从认为孩子是问题变成孩子有问题到再变成孩子有困难再变成我们一起有困难的心态转变。这里没有时间展开,书中有谈到25个心态的转变。

这本书的除了谈孩子抑郁了怎么办,另一半是谈预防孩子抑郁如何做

我引用一位抑郁症孩子家长的话,“本来送孩子来心理咨询,只是盼着把她的抑郁症治好,后来才发现,其实在抑郁症之前和孩子的关系就已经出现问题了本来要改变她的,结果发觉要改变我自己,最后感觉自己好像成了更好的家长。”

包括这本书和今天的活动在内的我们的努力,目的是,您不仅能帮到孩子,而且能清楚地知道是什么帮助了孩子。当您在看到儿童或青少年抑郁症相关的新闻时,看一眼身边的孩子,您的心里是踏实的。每一个抑郁症孩子的父母的成长,都在向其他父母传播着希望。每一个抑郁症孩子的父母的成长,也回应着所有孩子心底的渴望——原来,最爱我的人,真的能帮助我。


编辑 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