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11月13-14日北京十一学校家长营Q&A
在我过去的讲座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向我询问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问题。不少家长担心,在别人家孩子争分夺秒学习时,自己孩子的心思都放在手机游戏上,想要知道怎么做才能帮ta把心收回来,放到学习上。
图源/百度
有些家长,则是觉得孩子不断地在手机游戏中找成就感,在现实学习中却越来越畏难,从而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游戏。孩子沉迷手机游戏该怎么办?这在当下十分普遍,是几乎绝大多数家庭可能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今天我在这里提供一个思路给仅供大家参考,如果大家有任何想法和意见,欢迎通过最后的留言栏和我们探讨。
01
我们作为父母,任何时候想要解决孩子的问题,我们都还是得先从自己开始。所以,第一步,我会建议我们先深呼吸几次,让自己静下来。
多深呼吸几次,把对孩子的埋怨,对现状的着急,对未来的担心,所有这些先放在一边。接下来我要说的每一步都像在搭建楼房,每一步都必须在前一步完善的基础上才能往上搭。否则这幢楼房一定会垮,您可能也会觉得这些步骤特别没有用,这是因为在搭建过程中,结构出了问题。所以,第一步我们要先让自己的心完全静下来。
02
第二步,我们要从人性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心态:做一件事做得越好,越有兴趣做,这是人之常情,而不是孩子的弱点。我们只有在心静下来之后,才能真正地去琢磨,摆正心态去理解孩子。
图源/freepik
03
在意识到这一点的基础上,第三步,我们可以感同身受地和孩子谈我们自己的故事。
我们可以跟孩子说,我上学时候哪门成绩好,哪门课老师喜欢我,我学得就更带劲,成绩就更好,老师就更喜欢我。
也可以分享相反的例子,比如我们上学时候哪门课成绩不怎么样,老师和我之间的关系也别别扭扭的,我觉得他就是看我不顺眼,他会有时候对我好像很凶等等。每次上到这门课,我就不想去了,作业也不想做,这门课成绩也就更加一般,老师也更加有理由不待见我。
我们可以去分享自己这样的故事,不管结果是积极的还是负面的,都可以分享。
04
我们的第四步是用同理心理解孩子。
我们可以跟孩子说:“要是换做我,我可以想象,有些知识点是很难的,尤其是我努力了还不明白的,那我就会忍不住烦躁,会气馁。那我还不如找其他的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手机游戏就是很好的东西,一来很方便就在手头,二来它不仅能够分散注意力,而且我努力一下就能得分,不像功课一样学了很久也不一定有进步。所以在学习上的这种挫败感,到游戏这儿是可以被胜利的喜悦给冲淡的。感到挫败是很难受的,所以换作我,我也可以想象我也会这么做。”
图源/freepik
但是说这番话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你是发自内心地去说这一番话的,而不是为了说而说的。如果是违心的话,孩子一眼就可以看穿,我们也一定会在谈话过程中爆发。以后要是再说一样的话,孩子可能就更不会相信了。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着急,哪怕多花一些时间,一个星期,一个月,先把前三步做得发自内心了,真的那么感觉那么想了之后,我们再来做第四步。
这段话其实要说出来不容易,对吧?有些家长自己就是学霸,有些家长非常自律,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对生活也有很高的追求,也很能吃苦。所以对于这些家长,他会发自内心觉得说换作我,我不会那样做。就算是熬夜,头悬梁锥刺股,我也要把不会的知识给弄懂了。手机我主动上交,我不要任何分散我注意力的东西。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不要违心地说我们能理解孩子对手机的沉迷了。
图源/freepik
但是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想,我们可以试图理解这样一个情况:在努力了很久之后未能如愿,感到挫败时,人是有可能会渴望找到一些转移注意力的东西来调剂心情的。手机游戏就很方便,又能够达到这些目的,孩子当然就会愿意去玩游戏。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在这里,“害”就是学习的头疼,“利”就是游戏打赢了的开心。
如果不要求家长要达到真心地说出“换作我也会这样”的境界,但至少我们家长需要理解人是会这样的,这是蛮正常的。这样不是错,不是有毛病,不是不上进,不对孩子做任何的评判。只有在这种时候,我们对于孩子的行为才不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排斥和嫌弃的状态,而是承认这是一种比较深沉的、基于对人性的了解的无可奈何。
05
在这前四步的基础上,我们再有第五步——中肯地肯定孩子。
第五步很难,为什么说难?因为如果我们的心在一开始的时候没有静下来,是比较着急的,我们也没有从人性角度来理解孩子,我们也没有从自己的过往经历当中看到有没有可以感同身受彼此的地方,我们就很容易觉得这孩子怎么会这样呢?或者说太不像我了。我们和孩子之间隔得好远,我不明白ta怎么这样。
用我刚说的第四步中,用同理心理解孩子的方法才可能把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拉近。如果没有把距离拉近的话,在不认同、生气、失望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可能肯定孩子呢?肯定是批评的。所以我接下来讲的这第五步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做不到,也不用勉强,勉强的话对家长自己也是不公平的,我们做家长已经很不容易了。
图源/freepik
假设我们通过前面的四个步骤一点点找到感觉了,那么水到渠成,我们可以进行这第五步了。怎么进行呢?接下来,我们可以用属于自己的语言来把下面的意思讲给孩子听。还是那句话,要是真诚的。如果是我,我可能会说:“你的游戏我不太懂,但是我相信你打得很好,说明你专注力强,反应快,这都是优点。你的学习我也不太懂,但是我相信你也想成绩更好些的,你也不满意,而且你还没有放弃,这些也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你可能感觉比较无助,没有人能够提供你最需要的帮助。”
在这里我们其实就是承认了孩子不是不想学好,不是不想进步,不是不想更出色更优秀,而是ta现在没有得到一个恰好就能帮ta实现的帮助。有些家长可能会质疑这一点,说:“班上有那么多孩子,怎么就有的孩子成绩好呢?怎么就有孩子可以找到帮助,学校那么多好的资源,有的孩子还就知道自己去争取,问老师问题。我这孩子就不会。他无助,说没有人帮助他,他自己怎么不去寻求帮助。”我们家长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也没错。
可是对于孩子来讲,不管什么原因,因为性格也好,习惯也好,ta现在其实也是想要成绩更好一些的。谁不想呢?但找不到感觉和方法,ta也很有压力。如果我们这些身边人再给ta压力而不是有效的帮助,或者给ta的帮助里面也带着很多压力,那么势必会加强ta的孤独和无助感。所以,我们需要信任孩子,相信ta是想要变得更好的,肯定ta。
图源/freepik
在肯定了孩子之后,我们还可以稍微地点评一下说:“也许你自己是知道什么样的帮助是你最需要的,如果你知道的话,我很想听你说。但也许你还不清楚什么样的帮助对你会最有用,那也没有关系,这不是你的错,我们可以一起来想办法。”这一点直接呼应了我们前面说的,孩子可能感觉比较无助,周围都是压力源,但没人可以给ta恰到好处的帮助。但是现在孩子面前的这个人说“我们要一起来想办法”,这就让我们和孩子不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而是站在了同一边。
06
第六步我们称作观察聆听。
在前面我们做了这么多步后,到了这一步,孩子已经比较愿意和我们说话了。如果ta会跟我们吐槽,抱怨各种学习上的困难了,哪个老师不好了,哪个同学很烦了。我们就充满爱和心疼地聆听,切勿充满挑剔和心急地听。因为心一急,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责怪孩子“你怎么老是在别人身上找原因”、“你怎么老是看别人不顺眼”、“你要多向别人的优点学习”诸如此类的。
图源/freepik
如果是充满爱和心疼地听就会很不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孩子的吐槽和抱怨,了解到从ta的视角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但是,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们可能无法完全对孩子的经历感同身受。就像我们自己在职场上遇到事儿的时候,和别人说可能未必也知道我们的冷暖,对吧?他们可能会说“你这事儿没什么,很正常,大家都这样。”可能是有道理的,但是这样的倾诉就达不到疏解情绪的目的了。同样地,我们只有用爱去倾听,孩子才会更加依靠我们。
07
我们的最后一步,是在之前充分共情的基础上,来问问孩子,他对自己的期待是什么?对现状有什么看法,对未来有什么打算,然后跟他一起来分析想办法。
在手机游戏这件事上,之前我们在共情时已经对孩子说了,学习很难,容易产生挫败感,而手机游戏是个调节剂,可以分散注意力,还能感受一下成功的小喜悦,老实讲这不是一件坏事。但问题就是剂量的问题。
图源/freepik
我们可以和孩子点出这个问题,提出一个方案,比如,我们可以说:“如果说你不用考试了,不用升学了,那么现在谁都不用逼你学习了。但是,升学考试是我们避不开的一道坎,我们承认现在学习没有胜任感,只能硬着头皮学,很辛苦,一般人都不喜欢这个感觉。但是我们可以像在学校上课一样,坚持学一个小时,然后休息一会儿,打一下手机游戏,尤其是那些时间短,得分快的小游戏,比较容易收获胜任感和快感。”
我们提出这个方案,其实是在告诉孩子这样一个态度:我不是看你不顺眼,不是想要剥夺你唯一的快乐。你感觉有乐趣的东西,我一定要替你保留下来,因为我希望你开心。我们不把手机游戏看作一个敌人,而是看作一个学习的帮手,帮助我们调节学习的压力,但是前提是,我们要共同商量出一个合适的搭配比例。如果我们这样子好好说,其实很多孩子都是很通情达理的,更看重的是父母的一个态度。
其实,不论影响孩子学习的是手机游戏还是其他的东西,我们都可以用上面7步法则的思路来与孩子沟通:
1) 深呼吸,心态平静
2)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
3) 分享相关的亲身经历
4) 同理心理解孩子
5) 中肯地肯定孩子
6) 观察聆听
7) 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编辑:孟添 顾韵欣 zz
排版:杨怡雯 zz 葛馨天
校对:葛言